利澳注册-利澳登录-利澳平台【官方网站】
利澳注册-利澳登录-利澳平台【官方网站】
全站搜索
资讯详情
A股光伏硅片企业中报大盘点:谁是亏损王?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5-09-03 11:32   文字:【】【】【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难免有疏漏错误之处,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依据和建议。

  2025年半年报正式落下帷幕。进入二季度,随着抢装需求退坡,市场需求疲软,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在上半年持续下行探底。

  那么产业链的上市公司经营质量是否有所改善?哪些企业表现出鹤立鸡群?哪些企业继续出现大幅反转?哪些企业继续高歌猛进?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经营光伏硅片的主要有隆基绿能、TCL中环、弘元绿能、双良节能、京运通等几家龙头企业。

  今年上半年,这几家企业无一例外,全部呈现亏损态势。其中,TCL中环以42.42亿元的亏损位居第一,且以38.48%的降幅位居同比下滑幅度第一。

  在营收方面,隆基绿能以328.1亿元的营收位居第一,京运通以47.25%的降幅位居同比下滑幅度第一。以盈利能力对比来看,京运通又以12%的毛利率位居第一。

  分季度看,今年第二季度,隆基绿能以21.1%的增速实现环比减亏,且以40.35%的增速实现营收环比大幅增长。此外,其他几家企业除弘元绿能之外,二季度营收均实现环比增长。以下是各家公司公告的具体经营情况:

  2025年上半年,面对行业严峻挑战,公司以底线思维前瞻布局,坚定推进BC战略落地,实现硅片出货量52.08GW,电池组件出货量41.85GW,但受光伏行业主要产品市场销售价格跌破行业成本线的竞争环境影响,导致经营亏损、增量不增收。

  报告期内,公司BC技术认可度快速攀升,量产组件转换效率高达24.8%,上半年出货约4GW,畅销至中国、欧洲、亚太、拉美、中东非等70多个国家或地区,预计2025年末,通过技术升级,公司HPBC2.0电池高效产能占比超过60%,将率先完成产品结构升级。

  面向高端分布式市场,公司融合HIT高质量钝化和BC工艺,创新开发并成功量产HIBC(高低温复合钝化背接触技术)组件,首次依托2382mm×1134mm黄金尺寸实现组件功率700W+,效率达到25.9%,成为全球效率最高的一款工业化光伏产品,兼具抗水汽、耐高温、耐腐蚀、高载荷、高防火等卓越可靠性能,实现梯队化BC产品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围绕客户价值投放资源和能力,在国内市场紧抓政策窗口期抢装机遇,灵活调整销售策略,国内组件销量实现同比超70%强劲增长,外销N型硅片泰睿渗透率达90%;此外,公司上半年硅片海外销量同比大幅增长70%以上。

  公司在硅片方面,基于行业首创TRCz技术的泰睿硅片单产快速提升,并保持成本领先,电阻率集中度持续优化。电池组件方面,HPBC2.0电池量产良率达97%,已开发的无银金属化、高密度组件封装技术将有望进一步拓展降本提效空间。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数量3500多项,拥有BC电池组件专利480项,形成关键技术和核心工艺的深厚储备,在激光图形化、金属化、组件焊接、高透封装材料等方面,建立了从装备到辅材、原材料的协同创新BC生态圈。

  报告期内,公司再度以领先的BC技术刷新全球晶硅电池和组件效率纪录,BC电池研发效率达到27.81%,BC组件研发效率突破26%。

  在前瞻的叠层技术领域,公司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不断突破,创造并保持着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34.85%的世界纪录,此外,公司在260.9cm²超大尺寸下实现晶硅-钙钛矿两端叠层太阳电池33%的转换效率,首次实现可量产尺寸33%的效率突破。

  在行业深陷亏损泥淖、现金流承压的严峻考验下,维持高安全边际资金储备,报告期末资产负债率60.72%,有息负债率21.45%,财务健康水平继续行业领先,彰显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2025年上半年,公司成本控制能力实现进一步强化,单瓦工费实现同比下降40%;公司持续完善210生态建设,大尺寸产品外销市占率领先。报告期内,光伏材料产品出货综合市占率保持行业第一。

  今年上半年,公司光伏材料板块继续致力于技术和工艺革新,实现单炉成本下降超2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210硅片已累计出货超200GW。公司围绕高功率、高效率、低成本的发展趋势,已完成半片及BC产能建制。

  2025年上半年,公司光伏组件出货规模逐季提升,第二季度出货量实现环比增长翻倍;单瓦亏损环比收窄,经营能力逐步改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组件产能24GW。公司将继续推动产品技术升级,完善产品布局,提高电池组件产品供应能力及全球化营销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中东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积极关注并研究《大而美法案》等政策出台对项目的影响。此外,公司对菲律宾产能已进行系统性梳理,将其定位为公司 BC 电池、组件等全球化产能的基地。

  海外子公司Maxeon聚焦美国高壁垒市场,非美销售平台及菲律宾等资产完成转让,正逐步转型为侧重产品、技术、品牌和渠道的业务模式。公司持续推进Maxeon的业务转型进展,积极应对组件被退回问题;然而,Maxeon供应链重建进度、市场接受度、自身业务转型进度及外部多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转型战略能否顺利实现仍有诸多考验。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有10家附属公司获颁绿色工厂,其中4家为国家级绿色工厂,9家附属公司获评“无废工厂”认证,宁夏中环获评国家工信部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5.4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03%。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累计拥有有效授权知识产权4629项。此外,公司拥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部级研发中心、1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光伏产品价格较低。在此背景下,公司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净利润同比实现大幅减亏。

  在硅片业务方面,公司重点布局下一代硅片技术研发。与浙江大学国家硅材料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等高校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弘元新材未来研究院”,聚焦行业技术攻关。

  在降本提效方面,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在热场设计、设备工艺改进、工艺自动化等方面,均提出多种改进措施。进一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热量流失、降低氧含量、提升单炉产量、提升良品率,以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效果。

  基于行业大尺寸化趋势及客户需求,公司持续优化产品结构,目前公司量产规格涵盖183、188R、210及210R等多种尺寸。在效率提升方面,公司实现电池转换效率持续提升,UV灯导入项目推动多款产品效率整体提升;新款浆料的应用使183R、210R-直版及210N产品效率有效提升。

  在降本措施方面,公司围绕“工艺革新+精细化管理”两个核心,为多系列产品构建起可持续的降本增效体系。在印刷工序环节,采用新型低湿重参数网版后,使各产品的湿重单耗均显著降低;在化学制剂应用方面,通过改良型添加剂配方,显著降低添加剂及氢氧化钠用量;在酸洗工艺改进方面,导入新型酸洗剂后,进一步降低氢氟酸等关键原料的消耗。

  面对细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公司组件业务持续研发创新,推出多款场景化组件。182系列72版型防积灰组件,采用短边框无A面设计,搭载高效N型TOPCon电池技术,具备行业优异的转换效率和温度特性。

  210R系列66版型防眩光组件,采用特殊花纹结构玻璃,有效增加光的漫反射和陷光效果,降低镜面反射,广泛适用于“光伏+交通”、“光伏+公共设施”等多种融合型应用场景;182系列72版型海面组件,输出功率高,并已通过多项加严可靠性测试及TÜV莱茵海上光伏认证,确保恶劣环境下的可靠运行。

  同时,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构建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与低碳管理体系。上游环节深度减碳,硅料、硅片与电池产品均已通过法国ADEME授予的LCA全生命周期评价认证;下游环节获权威认证,组件已通过获得法国权威实验室Certisolis授予的碳足迹ECS认证。公司将国际标准融入生产流程,不仅使得所有产品均具备可追溯性,更为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5年上半,公司单晶硅业务总体盈利下降。由于单晶硅业务在公司业务结构中占比较高,公司经营业绩继续亏损。不过,公司当前硅片产能的规模效应已逐步显现,上下游合作持续深化;加之公司通过持续的工艺优化及数智化升级不断实现降本增效,整体业务保持稳健态势。

  在外部销售及产业生态建设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大客户战略,以产品品质与服务质量为核心立足市场,深入洞察客户及供应商的差异化诉求,通过精准施策提升合作黏性。

  具体来看,一方面与上游龙头硅料生产企业维持长期稳定的高效采购合作;另一方面与通威、阿特斯、天合光能、东磁、华晟、协鑫等多家电池厂商不断深化长期合作关系。

  降本增效方面:公司全线以及定制化矩形硅片对应尺寸硅棒的能力。公司在注重规模化优势的同时,加快推进数智化工厂建设,在达成各项生产指标的同时持续降本增效。

  一是通过提升来料质量管控水平、配方优化、强化制程管理控制及出货质量控制等手段,从质控端实现成晶率、成品率提升及拉晶效率提升;二是通过智能拉晶/一键拉晶、自动复投,进一步提升人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组件业务维持稳定生产及供应,积极进行市场的拓展。组件产线mm延伸,从单玻向兼容双玻/透明背板组件发展,不断丰富P型、N型及HJT等不同类型组件矩阵。组件产品已获得TUV\CQC\PCCC\ISO等权威认证。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开展技术创新和项目研发,包括AEM电解水制氢技术、液冷储能技术、光伏技术等多个方向。

  2025年上半年,公司各项业务开展总体符合预期,在高端装备方面,因光伏行业供需波动的持续影响,相关营业收入下降明显。在新能源发电方面,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已并网的新能源发电站累计装机容量共计1344.73MW,其中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1196.23MW,风力发电站累计装机容量为148.50MW。

  报告期内,受光伏行业市场波动、供需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光伏硅片市场价格仍在历史低位小幅波动,且公司根据市场和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开工率水平,导致公司新材料业务的营业收入规模下降、整体利润仍为负。

  2025年上半年,受光伏行业整体情况影响,公司参股的硅料企业及公司新材料业务亏损,导致公司整体净利润为负。公司积极实施各项降本增效措施,及时调控产能利用率,加强产供销的管控和协同,公司新材料业务经营情况较去年同期有所好转。

  高端装备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做好光伏设备的研发和升级,保持技术优势;重视半导体及专用设备的研发工作并积极开拓市场。

  新能源发电业务方面,公司将继续做好现有光伏电站和风电站的运营维护工作,努力提供稳定的现金流,并继续保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新材料业务方面,公司将密切关注市场、行业变化和客户需求等情况,及时调控产能利用率,并精准控制库存水平。(文章来源:光伏与储能笔记)

标签: 光伏产品
相关推荐
  • “铁公联运”光伏专列首发成功 中亚跨境通道建设再上新台阶
  • A股光伏硅片企业中报大盘点:谁是亏损王?
  • 京山轻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光伏板块在手订单为6173亿元
  • 水境 便携式EL检测仪——开启光伏巡检“加速度”
  • 郑州首发“中吉乌”铁公联运光伏专列 中亚物流通道提速
  • 光伏产品价格持续走低 江苏光伏产业再次面临周期性波动
  • 壹快评丨银行应在光伏“反内卷”中起好作用
  • 20cm速递|光伏行业有望告别“内卷”创业板新能源ETF华夏(159368)持仓股先导智能涨超9%
  • ST泉为:上海弈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者于9月1日调研我司
  • 爱旭股份与河北塞航达成战略合作:光伏价值新周期破局之作以模式创新重构行业生态
  • 脚注信息
    Copyright © 2002-2025 利澳注册 版权所有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友情链接: